搜索
首页>市情>三亚概览

三亚概览

【字体: 打印
2025-02-26 10:55:00 三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三亚市统计局

一、概况

三亚又称“鹿城”,位于海南岛南端,东邻陵水黎族自治县,西接乐东黎族自治县,北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南临南海。198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崖县设立县级三亚市,1987年三亚升格为地级市。2014年2月,国务院批复三亚市撤六镇新设四区,2015年1月,三亚市新设立的四个区正式挂牌成立。

(一)行政区划。全市辖海棠、吉阳、天涯、崖州4个行政区,陆地总面积1921.4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226平方公里,共有居委会57个,村委会92个,自然村491个。海岸线长度264.42公里,大小港湾个数19个,主要岛屿68个。土地总面积192151公顷。其中,山地64074公顷;丘陵48343公顷;台地34722公顷;平原44936公顷;其他75.71公顷。2024年全市年末户籍人口785001人,比上年末增加27327人。其中,男性392518人,女性392483人。按民族分,汉族505014人,占总人口的64.3%;黎族247338人,占总人口的31.5%;回族12652人,占总人口的1.6%;苗族4505人,占总人口的0.6%;壮族3020人,占总人口的0.4%;其他民族12472人,占总人口的1.6%。

(二)历史人文。三亚古称崖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杰地灵。1992年10月及次年11月,在三亚境内的落笔洞里,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万年前的三亚人遗址,是目前已知海南岛最早的人类居住遗址,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旧石器文化分布最南的一处遗址,它把海南人类历史提前了二至三千年。早在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三亚就序列于中国版图。因其远离帝京、孤悬海外,自古以来三亚又被称为“天涯海角”,但溯自隋、唐以来1400年间,它与中原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联系从未中断。它曾是隋朝谯国冼太夫人的“汤沐邑”;唐朝大和尚鉴真漂流登岸和传道讲经之地;唐、宋两代曾有7位名相、名臣被贬到三亚。中原衣冠人物之南来,客观上在当地起了敷扬教化的作用,留下了诸多历史悠久的人文胜迹,沉淀了三亚灿烂的历史文化基础。据历史考究,延及宋、元、明朝时期,三亚的经济得于初步发展,棉纺业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黄道婆早年向本地黎族妇女学纺织技术的故事就是历史的见证。明朝时期,还涌现出了“琼州三星”之一的岭南巨儒钟芳。三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目前,我市已经公布了6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共36项,其中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名录3个(黎族打柴舞、崖州民歌、疍歌);省级代表性项目名录12个(苗族盘皇舞、黎族钱铃双刀棍棒舞、黎族民间故事、黎族原始制陶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崖州酸粉制作技艺、崖城扁豆酱制作技艺、琼剧、回族传统婚礼、黎族民歌、黎族传统体育竞技、海螺姑娘传说);市级代表性项目名录21个(苗族招龙舞、黎族钻木取火技艺、苗族三色饭制作技艺、三亚糯米酒制作技艺、黎族藤竹编制作技艺、苗族刺绣技艺、港门粉制作技艺、三亚纸泥彩塑制作技艺、红沙月饼制作技艺、藤桥排骨制作技艺、游公节、苗族传统婚礼、三亚民间龙王祭俗、三亚端午节龙舟赛、黄道婆在崖州的传说、迈话歌谣、崖州军话民谣、霍氏中医望诊术、黎族骨伤疗法、黎族竹木乐器、椰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05名,其中国家级2人,省级12人、市级91人。非遗传习所共8家,非遗工坊挂牌成立8家。

(三)生态环境。2024年全年空气质量达标(AQI≤100)364天,达标率99.5%。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11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23微克/立方米。全市自然保护区7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2354.7公顷,其中国家级保护区8500公顷,省级保护区1844.6公顷。造林面积453.02公顷。其中,人工造林89.91公顷;更新造林363.11公顷。

(四)自然风光。三亚地理环境极为独特,是国内唯一一个可以同时领略热带雨林和海洋风光的城市。三亚三面环山,形成怀抱之势,山、海、河三种美景自然融合,众多山头也提供了眺望大海、河湾和城市景观的制高点。海水清澈、能见度高,水温适中,全年适合游泳;三亚市区有三亚东、西两条河流穿过而过,两岸自然生长的红树林绿影婆娑,四季常青,生机盎然,是著名的白鹭栖息之地。美丽的自然风光,优良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三亚人居、旅游、度假的美丽天堂。

(五)革命传统。在1927年至1937年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仲田岭作为崖县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为建立红色革命武装队伍,加强苏维埃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极其残酷的斗争环境下,根据琼崖特委的指示,中共崖县县委迁到梅山,建立起抗日游击根据地,发动组织人民群众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成为一座众志成城的坚强抗日堡垒。仲田岭革命烈士纪念碑、梅山革命史馆等都是三亚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三亚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自1987年升格为地级市以来,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三亚努力克服房地产泡沫、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紧紧抓住国际旅游岛建设等重大机遇,已逐步从一个边陲小城成长为国内外知名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特别是2018年以来,三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中央12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及中央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开放的政策文件,抓紧推进涉及三亚的重点工作和先导性项目,力争在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当好标杆。

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004.70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3.4%,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4.18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44.03亿元,同比增长17.5%;第三产业增加值746.49亿元,同比增长1.1%。三次产业结构为11.4:14.3:74.3。全市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4.15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税收收入105.63亿元,同比下降0.3%;非税收入48.52亿元,同比增长17.0%。税收收入中,增值税22.17亿元,同比增长2.9%;企业所得税12.73亿元,同比增长0.7%;土地增值税27.90亿元,同比下降6.4%;契税15.01亿元,同比下降23.0%;房产税9.61亿元,同比增长72.5%;城镇土地使用税3.89亿元,同比增长27.9%;城市维护建设税4.21亿元,同比增长1.1%;个人所得税5.73亿元,同比增长0.7%。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2.52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卫生健康支出23.30亿元,同比下降10.1%;教育支出28.48亿元,同比增长6.5%;节能环保支出1.80亿元,同比下降23.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54亿元,同比下降1.3%;城乡社区支出28.56亿元,同比增长31.4%。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8.94亿元,同比下降15.9%。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52.21亿元,同比增长0.9%;商品零售额356.73亿元,同比下降17.9%。从限上单位零售情况看,粮油、食品类同比增长15.4%;服装、鞋帽、针织品类同比下降22.3%;日用品类同比下降35.1%。限上单位汽车零售额62.83亿元,同比下降1.3%。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34.41亿元,同比增长24.0%。离岛免税销售实现零售额194.06亿元,同比下降28.9%。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523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146人,下岗失业再就业21346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255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三亚市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三亚市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三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开发维护:三亚市党政综合网络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琼ICP备14000806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2000035   琼公网安备 46020302000007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