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共产党三亚市第八次代表大会>访谈▪评论

做大做强做精特色现代产业在自贸港建设中力争上游

【字体: 打印打印
2022-01-02 09:08:19 三亚传媒融媒体

做大做强做精特色现代产业在自贸港建设中力争上游

——专访海棠区委书记鲁正兰

海棠区委书记鲁正兰(左)做客三亚传媒影视集团融媒体演播室。


海棠区位于“国家海岸”海棠湾,规划土地面积254平方公里,这里酒店连片、交通四通八达,旅游、免税、教育、医疗康养等产业不断聚集,构成了海棠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布局优质产业、加速经济增长的有力引擎。在市第八次党代会描绘的蓝图中,海棠区如何立足区位优势和结合发展定位,在打造“六个标杆”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为三亚打造海南自贸港建设新标杆贡献海棠力量?对此,本报记者专访了海棠区委书记、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工委书记鲁正兰。

记者:请结合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内容,谈一谈个人感受。

鲁正兰: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让人倍受鼓舞、信心倍增。党代会报告对全市过去五年来的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全面、客观、准确、到位;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宏伟明确、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党的建设思路清晰、措施到位、凝聚力量。

海棠区位于“国家海岸”海棠湾,这里集聚了大量世界级高端要素资源,完全有条件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力争上游。海棠区的旅游资源、医疗康养、金融和热带高效农业等领域后发潜力更加凸显。在新的历史起点,海棠区将在省委、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协力、忠诚履职,坚持高质量发展,为发展支招、为改革献策、为未来鼓劲,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奋力书写海棠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记者:请结合实际工作,谈谈如何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

鲁正兰:海棠区将立足区位优势,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努力在改革中解决好热点、难点、堵点问题;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全力推进城乡“五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提升行政审批效率,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多措并举发力精准招商;坚持以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医疗健康产业为主导,做优做精医疗健康产业,做大做强海棠特色现代服务业;紧抓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放大离岛免税政策效应,深入挖掘免税消费潜力,打造海南自贸港购物新地标。

海棠区将继续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全力以赴抓项目稳投资,强化项目调度管理,狠抓项目跟踪服务,拓宽项目融资渠道,确保全区重点项目有序推进。2021年8月以来,海棠区已拆除508栋房屋,建筑面积136477平方米,征收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海棠区相关部门主动对接业主了解需求,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全力做好服务保障,不断提升项目建设效能。

海棠区将围绕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引领区”目标,以创新为引领,对接国际化标准,补短板、调结构、促升级,深入推进“旅游+”“+旅游”融合发展战略,加快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海棠区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推进教育质量提升、公共卫生及健康医疗保障、社会福利政策保障等,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建设和惠民保障工程建设等工作。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

下一步,海棠区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深入学,要把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与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及推动当前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勇当尖兵,勇担使命,推动海棠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三亚打造海南自贸港建设新标杆作出海棠贡献。

记者:请紧扣三亚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介绍未来五年海棠区的工作规划。

鲁正兰:未来五年是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海南自贸港建设扬帆远航的关键时期,是三亚打造海南自贸港建设新标杆的关键时期,也是海棠区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海棠区将按照中央决策、省委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立足三亚打造海南自贸港建设新标杆大局,坚持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大胆创新,着力落实“一中心、一城、一区、三重点”任务,全力推动海棠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海棠区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做大做强做精具有海棠特色的现代产业,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优化更尽人意的营商环境。厚植民生情怀,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党的全面建设,更好肩负起人民的重托与期望。高举团结旗帜,汇集起强区富民的强大正能量。

今后五年,海棠区的奋斗目标是: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生态环境争创一流、社会治理精准高效、民生福祉显著提升、人民富裕共同推进。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到2025年各类企业主体达到10000个,国内外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领先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重要目的地、全省现代服务业聚集发展示范区、全省乡村振兴样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际医疗康养新高地和国际知名高品质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黄珍)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